文章源自懂爱网-https://www.pua.mobi/172983.html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关于人的好奇心!
这世界上我最害怕两样东西,第一,我害怕我有一天,不爱这个世界了,我不爱生活了,我害怕我丧失爱的能力了,我第二个最害怕的是,我害怕我灵感枯竭了。所以我每次上课之前都非常紧张,我担心灵感抛弃了我,我担心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只是一个枯竭的传声筒。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只要我偶尔在看一些书的时候,看一些电影的时候,偶尔在学校里面旁听一些我的老师们讲课的时候,偶尔跟我的同学进行交谈的时候,他们的一个问题,或者他们的一个表情,或者在他们脑海当中浮现的一丝念想,突然间让我感觉到有意思,好玩,然后引出我的一大串问题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时候,灵感永远不会枯竭,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抱有那样多的好奇心。
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东西,就像在人类文明史上,开出的一朵优美的花,但是你要知道,这一切优美的花,都来自于好奇心这颗种子。你的内心在想到好奇心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好奇心的第一幅肖像,那就是一个问号。
什么叫好奇心?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感到新奇,好奇心就代表了一串问题,或只是仅仅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好奇心还有第二幅肖像,那就是小孩子,连我们大人们都觉得不值得一碰的脏兮兮的泥潭,小孩子都会满怀着好奇心在里面打滚,他是如此地快乐,我们大人已经忘掉了这种快乐。
要知道大人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会变得很势利,但是孩子们会关心路旁的一只流浪狗它是否有家可归,孩子们会问他的父母,这个跟他没有关系的路边的小女孩,一个三四岁就在表演杂技的小女孩,她为什么不学习,她为什么那样悲伤,但事实上我们回答不了。
我很喜欢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说什么是好奇心,它是人性当中一株神圣但是非常脆弱的幼苗,人人生而有之,你我他都有。
但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它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过早地夭折了,为什么小孩子总是具有那样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我们大人们没有,是因为小孩子对生活没有企图,没有目的,毫不功利。所以你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见到快乐的孩子,你很少看到不开心的小朋友,但我们很少看到开怀大笑,无忧无虑的大人。
我们的欲望不断地挤压着我们好奇心的存在空间,我的朋友当中有一些物质条件很好,月薪收入很高,浑身通体名牌,开着好车,但很奇怪,他得了抑郁症。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对世界不存在好奇心了,是不是好奇心只是孩子们的,它注定要在我们身上夭折和衰竭,并非如此。
孩子们跟大人真正的不同就在于,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灵感的源泉,世界对大人们来说堕落为了谋生的渠道,世界对孩子们来说是有趣的,对大人们来说是有用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是真正热爱的。
我曾经跟我的学生分享过一句话,只有当你热爱生活,生活才有可能真正热爱你。我们很多时候总觉得,好奇心好像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会带给我们现实的好处,但是你要知道,能让我们终身快乐的,恰恰是那些没用的东西,能让人类的文明显得如此灿烂的,就是那些没用的东西。
我喜欢诗歌,很多时候我对诗歌的喜欢也恰恰来自于一些简单的好奇。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英国的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叫做《天真的寓言》,四句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当时我第一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心里非常感动,我不知道为什么感动。
我有一个学生,是在生命科学院植物学专业的,他在跟我分享了这首诗之后,他就去把一朵小花给解剖了。后来他给我写邮件,他说陈老师,我在解剖这朵小花的时候,越解剖越心怀虔诚,他说我打开那朵小花之后,发现它的色彩、它的形态、它的香气,未经雕琢 ,却是具有一副天然的和谐。原来生命界里的每一个简单的生命,它都是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世界。一旦当你将它放大,你就会发现它是别有一番洞天。
前段时间我跟一个画画的朋友在聊天,在他的画室里有一本照片集,名字叫做《珠宝》,让我很惊诧,里面没有一张照片是关于珠宝的,所有的照片都竟然是昆虫。每一个昆虫在微观地端详之下,竟然都是那样的美丽漂亮,它们身上的花纹丝丝缕缕,难以人工模仿。
于是我当时就在想这本画册,这个取名字的人一定取错了,它怎么叫珠宝,它应该叫昆虫集。但后来转念一想,这就是我们庸俗的地方,人家这个题目取得不要太好,那确实是珠宝,经过自然之手精雕细琢的“珠宝”。它们是世界上最唯一最独特,无法模仿的珠宝。
于是我就想到我们的时尚杂志设计师们,比如说香奈儿的标志,白色的山茶花,那就是自然界当中某一朵墙角不起眼的小花。
比如说风靡全球的车型甲壳虫,就来自于自然界某一个不起眼的小昆虫。甲壳虫车型刚刚创造出来的时候,他们的宣传口号很有意思。不像我们什么至尊、高贵,他们当时就说甲壳虫车型代表了一种快乐的力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配得上快乐。
大家仔细想一想,自从我们度过了我们的童年阶段,我们还有没有过用心地去观察一些自然界的东西,你要知道人类的凝望具有一种力量。所以好奇心我们不要丢失它,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保护这棵生长在我们天性当中的神圣而脆弱的幼苗。它不只是对世界的好奇,它代表了对生活的热爱,它代表了对生活始终饱含兴趣,深情款款。
古代有一位君王叫做商汤王,他在自己洗澡的那个澡盆上面,刻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次商汤王要洗澡的时候,他都要用这九个字来提醒自己,人外洗身,内当修心。
大家要知道我们的身体其实每天都焕然一新,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意识到意识不到,你的身体细胞每天都在新陈代谢,那我们的精神,应当与我们的身体保持和谐统一,这才叫身心不分裂。那什么东西能够使我们的精神,就像我们的身体细胞一样不断地新陈代谢,维持自我更新的动力,那个动力其实就是好奇心。
因为好奇心带动求知欲,求知欲那就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对于人生的好学。所以好奇心就像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一样,使得你的精神之水一直在流动。它永远不会腐化,因此你的精神永远不会衰老。
怎么样能够保持好奇心这棵嫩苗的不夭折,不衰竭,那就是常怀谦虚之心。人只有自知无知,才能永远求知,人只有自知无知,才会保持对身边一切的新奇。
这就是为什么乔布斯在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演讲的时候,其中最动人的一句话就是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人应当保持饥饿,我相信他指的不是人的肚皮吧。而一个一直在求知的人生那便是智慧的人生,一直在追求的人那就是智慧的人。
生活处处充满神奇的东西,你要允许一些美丽的意外,在你的生命当中像花一样开放。很多时候你在看到一些真正美丽的东西之后,人也会更加心怀谦虚。
当你接触到一些真正优秀和精彩的人之后,你才知道人生该如何去努力,走哪个方向,该如何自我完善,今天关于好奇心的演讲,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七种爱情模式,你们是哪一种?
元好问(号遗山)于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遇捕雁者告知:
今日获一雁杀之,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元遗山很感慨这种生死相许的执着爱恋,把这两只大雁买下,葬在了汾水之上,堆了些石头作为标识,称为雁邱。
作《摸鱼儿.雁邱词》,把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开篇即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
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情至极处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
都说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那么,人世间的至纯至真至美的爱情,究竟是怎样的?
我们来看看心理学上的解释。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Robert J·Sternberg)提出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相爱):爱情中的情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包括个人的外表和内在的魅力;
亲密(相亲):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是两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
承诺(相许):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是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理性的成分。
根据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元素,可以组成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1
喜欢式——只有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
很明显,友谊并不是爱情,喜欢不等于爱。不过友谊还是有可能发展成爱情的,尽管有人因为恋爱不成连友谊都丢了。
他们拥有的是「喜欢」,称不上是爱。能够分享与支持,却无电无磁、欠缺许诺。
有的人由于相处久了,彼此对对方的家世、背景、生活习惯及思想都非常清楚,在结婚时却不一定有着强烈的生理需求和天长地久的意愿。
这种只具有“亲密性”的感情称为“喜欢”,也可以用来解释所谓“红颜知己”的情况。
2
迷恋式——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
第一次的恋爱总是充满了激情,却少了成熟和稳重,是一种受到本能牵引和导向的青涩活动。拥有强大的电力与磁力,却无法分享与支持,也不愿付出与付托。
所谓的“一夜情”就是这种情况,两个陌生人相互之间有着甚至连对方姓名都还没记清楚,却一样可以一夜缠绵。次日清晨起床,激情消退,就挥挥手,各分东西,彼此既不了解,也没有承诺。
3
空洞式——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为了结婚的爱情,关系成了一种义务。
这种“爱情”看上去丰满,却缺少必要的内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拥有牢不可破的婚约关系,但却无电无磁、难以沟通。
中国传统婚姻方式,只凭双方父母“媒妁之言”,就将两个甚至连面也没见过一次的男女送入洞房。这种只有“承诺”,全无“亲密性”及“热情”,称之为“空洞之爱”。
有意思的是,过去多数人都臣服于社会礼俗的束缚,照样可以维持一辈子的婚姻关系,同时,也不乏在婚后慢慢培养出亲密性及热情,而幸福过了一生的情形。
4
浪漫式——只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天长地久。
“你们那既甜蜜又亲密的爱情,似乎永远找不到稳固与未来,好像一部没有结局的电影。”
现代“新同居主义式”的感情,彼此非常了解,生理上配合度也颇佳,却不一定有长相厮守的打算。
有“亲密性”及“热情”,却缺乏“承诺”,两人只同居一处而已,却不论及婚嫁,要是哪天觉得不合了,就挥手拜拜了,称为“浪漫之爱”。
5
伴侣式——只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只有权利、义务却没有感觉的爱情。
它更加像是现实生活一般的依恋,深沉和平和、四平八稳的婚姻。最初的爱情之焰会慢慢冷却,并一直保持那种状态——温馨而又相互情感依赖。
它像是两个住在一起的朋友,彼此提携帮助,共乘人生的快铁,但在你们平顺的轨道上,似乎总少了几轮云霄飞车的三百六十度旋转。
而当一对男女之间有足够的了解,虽然缺乏生理上的热情,却愿意白头到老,这个情况常发生在相处已久的老夫老妻之间,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老来伴”型的感情。
6
愚蠢式——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
没有亲密的激情顶多是生理上的冲动,而没有亲密的承诺,好如是空头支票。
因热恋而结合,却少了维持关系必要的心灵相契,一道陌生的界限仿佛总横卧在你们的床间。
所谓的一见钟情式的感情,双方第一眼就产生电光火石的热情及厮守终身的欲望,而在对彼此的背景、思想及生活习惯全无所知的情况下,决定结合。
具有“热情”及“承诺”,却缺少“亲密”,闪婚就是最好的例子。
7
完美式——激情、承诺和亲密全包含。
前面列举的六种都只是类爱情或非爱情,在本质上并不是爱情。只有在这一类型中,我们才能看到爱情的庐山真面目。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类爱情和非爱情的“爱情”太多了,以致把具备三要素的爱情当作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状态。
激情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动机性卷入,是爱情的发动机,没有激情,爱情就缺少了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
亲密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情感性投入,是爱情的加油站,如果没有亲密,爱情就容易枯竭;
承诺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认识性(认知性)的决定与忠守,是爱情的安全气囊,没有了承诺,爱情就多了很多风险和危险,时刻会有崩溃的可能。
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激情、亲密和承诺共同构成了爱情,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呵护,来调节这三者的关系。那是一项贯穿人生的浩大工程,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男女之间的情感形态有这么多种,所以当你自问“我跟他(她)是不是该结婚”的时候,建议你不妨先冷静地分析,你们之间的感情,到底属于哪种形态?
或者说,爱情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不断迫近的目标和不断改变的体验。在这三要素里面,除了激情之外,亲密和承诺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转化为现实。
虽说不是所有的深情,都能换回另一个人的深情。但一对对经历过曲折的恋人,能重新走到一起,总能让人看见许多希望。即使有的人以为自己已经不会爱了,可是在心底,却依然期待着被珍惜。
所以,如果爱,请深爱。不论何时,不论何地,无论分开还是在一起,请从心里、言语和行动上,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