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CP,如不处理,比较容易在婚姻中出轨哦!(下)

挽留婚姻评论111

上篇文章咱们讲到,幼儿的依恋模式决定了个人对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的认知,并由此影响着日后的人际关系和成年之后的亲密关系。

怎么理解呢?文章源自懂爱网-https://www.pua.mobi/213487.html

1、焦虑型的依恋模式影响着个人对自我形象的认知。高焦虑的个人认为自己是不值得他人关注和喜欢的,由于这种负面的自我认知,高焦虑的个人常常会感到焦虑,担心会被抛弃。

2、回避型的依恋模式影响着个人对他人形象的认知。高回避的个人认为他人是不值得信任和依赖的,由于这种对他人的负面认知,高回避的个人认为别人无法满足他们的依恋和情感需求,从而选择压抑而不是表露自己的需求。

说到这,可能有小伙伴会问,有没有可能一个人的依恋模式同时具有焦虑型和回避型呢?也就是说,它有没有高焦虑,高回避的情况?

有的,这一类依恋模式被归类为“恐惧型”。

恐惧型的依恋模式同时有着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模式的行为特点,这一类人往往在行为表现上显得十分矛盾,他们时而显得对依恋感到十分焦虑,时而又会对自己的需求表现出压抑和回避。

在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的认知上,恐惧型依恋模式认为自己是不值得他人关注和喜欢的,会担心自己被抛弃,同时也认为他人是不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从而压抑自己的需求。

值得一说的是,我们为什么上一篇文章,不把“恐惧型”顺便写出来,而是在今天这篇文章才提一下呢?

其实你会发现,大多的相关书籍,乃至教材往往只体现三型。尤其是越经典(越老)的教材。

这有两点原因:

1、因为很多观点,其实不是一次性被提出来让大众所认知的,它需要一个“发现”“完善”的过程。

2、恐惧型依恋模式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它的“测评标准”是不够完善的。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情感或者说感受,它并不是量化的,这个时候你就会很尴尬,你可以焦虑高,回避低,这个很好判断,对吧?但是如果你觉得两个都高,那么你如何证明“焦虑数值=回避数值”,如果证明不了,它最终还是可以分到“低焦虑高回避”或者“高焦虑低回避”中去。

然而在临床案例上,我们又确实能发现“恐惧型”的存在,这个时候就只能说,通过咨询室,或者说挽回导师的个体经验进行主观的判断,那么以现在这样的方式呢,它是很难表现到字面意义上来的,因为主观性比较大。

大家好,我是Huang,喂狗(WeGo)恋爱援救联盟成员之一。“复习”完,回到我们的主题。

大家可以发现,如果从CP组合的角度来看待每个人的恋情,我们就可以通过依恋模式将其分为不同(但有限)的组合情况。

那么根据相关,我们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规律。

这个规律是什么呢?

从大类来讲,恋情的波动风险:“不安全+不安全”>“安全+不安全”>“安全+安全”。

然后细分到各类,小伙伴们可以参考图片,位于上面的CP组合波动风险会小于下面的CP组合(注意,上图仅适用于普通恋情,即男+女这样的恋情。如果是同性恋情,是不适用的,有些概念甚至相反,这个我们之后有机会再来说)。

知道了这个,咱们再说回“A&B的案子”。

A&B是属于怎样的依恋模式CP组合?

小伙伴应该都能够看出来吧?

没错,它是属于“焦虑型+回避型”的CP组合(A是回避型、B是焦虑型)。当然了,这是由于这个“案子”是咱们理想化模拟出来的,所以小伙伴们应该不难判断。一般来说,到真实的个案,如果需要判别,还是会比较费力些,所以这就需要小伙伴们要多观察,细致的揣摩,要学会学以致用。

看回刚才的图片!

发现没有?

这个CP组合过瘾了!

咱们可以看到,只要没有出现“恐惧型”的组合当中,“焦虑型+回避型”的恋情波动风险是最高的。

可以这么说,当“焦虑型”的人跟“回避型”的人,开始组CP的时候,就注定了,如果这两者之间不懂的感情的维系技巧的话,最终能走到最后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而更有趣的是什么?

从咱们喂狗(WeGo)这么多年来处理的案子来看,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焦虑型+回避型”的CP组合,如果当“回避型”的一方是“男性”角色,那么恋情的破裂,往往是因为“回避型”在婚姻中出轨而终结。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因为,除了只要没有出现“恐惧型”的组合当中,“焦虑型+回避型”的恋情波动风险是最高的这一点之外,“焦虑型+回避型”这样的CP组合还是激发其中一方“进化”为“恐惧型”的温床。

而这其中,又以“回避型”(回避型为男性)变成“恐惧型”较为常见。

这里有一个大概率的触发点,就是当焦虑型的人格释放强度大于回避型人格释放强度的时候。

我们可以打一个比喻,方便记忆。

我是一个大胖子,我要揍你。而你是个苗条的瘦子。

我要揍你,你只能抵挡。

但是你发现挡也挡不住了,我的“强度”太大了!

怎么办?

你只能“找人”帮忙咯!

所以,如果咱们继续,把“A&B”的故事往下编,最合理的就是,A出轨了,然后B挽回。

B要怎么挽回呢?

这样的案子,因为很“单纯”,它没有其他的主诉,以及干扰因素存在,它就是因为“CP组合”的原生问题。所以,咱们只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先要判别,B是否已经“进化”为“恐惧型”。

注意,这个步骤是不能省的,很多挽回者,乃至市面一些不良机构的所谓导师,他们也略懂什么是依恋模式,也知道“焦虑型+回避型”是存在原生问题的,但是在试图去处理的时候,往往忽略这一点。通常是怎么做呢?只懂得,哦,我不要做“焦虑型”了,先“冷冻”对方一下,然后让对方发现自身的改变。

可以说,如果没有去判别这个关键点,然后这样去做,那是很扯淡的。

结果如何?

可能有一部分人能成功,但是大多人,相信死的不能再死。

为啥有一部分能成功?

因为瞎猫碰到死耗子,蒙对了嘛!不可否认,有的挽回者是有这样的运气。

所以,除非你觉得你的运气好的爆棚,这样的案子,你一定要先去判别B。

他究竟“进化”了没?

通过判别,你可以比较客观的得到三个反馈。

A、依旧是“回避型”。

B、反馈自相矛盾,有时候是“回避型”,有时候又有“恐惧型”的特性,说不好!

C、明显已经变成“恐惧型”。

通过这三个反馈结果,我们才可以得出我们需要如何去处理的大体思路。

先来看A反馈:

对方依旧是“回避型”。

还记得它的描述是怎样的吗?

关键词是:无法满足。

幼儿对母亲的长期依恋中感受到母亲无法满足他们的依恋需求,从而通过回避性的行为来掩饰和压抑自己对母亲的依恋焦虑和需求。

这个时候,作为挽回者,最好的思路是,通过试探技巧,得出对方的“需求”反馈,然后针对性的用直接或者间接(根据抗拒度考虑)供给到对方身上,争取打出切入点。

然后看B反馈:

反馈自相矛盾,有时候是“回避型”,有时候又有“恐惧型”的特性,说不好!

这说明什么?

对方在“进化”的过程中。

这个时候,作为挽回者,最应该重视的是风险上的控制。所以说,当这种情况下,你的挽回动作一定要温和,比如刚才说的“冷冻”一下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这里是适用的。目的是利用降低自身的“逼近”,降低对方的“进化”需求,主体思路就是争取让对方先回归“回避型”,然后根据刚才A反馈的处理思路来做。

如果回归不了怎么办?

那就只能用反T思路,在可以有效通过“回笼”动作,不动摇现有自身风险的情况下,去加快对方的“进化”,让对方快速过度到“恐惧型”,然后再用待会我们说的得到C反馈的思路去做。

总之得到B反馈是三个中,比较“无能为力”的阶段,主思路就是,优先让对方回归“回避型”,如果不可以,干脆引导到“恐惧型”再加以处理。

最后来看C反馈:

得到C反馈,对方往往处于“自己也凌乱”的阶段,注意哦,他不是单纯的“不舒服的焦虑”也不是单纯的“心累想逃避”,而是还有一种“很乱”的情绪在里面。

那么会怎样?

我们以前说过的,势必会造成“波动”异常。

有经常看文章的小伙伴,应该起码知道了一点了吧?

对,没错。

我们说过,对方“波动”,那么挽回者就一定要善于利用稳压基点。

得到这个反馈之后,挽回者需要在利用稳压基点的基础上,进行IOI的二次激发,争取在可控的范围内,触发对方的好奇感,形成“拉力”,然后因为这个阶段刚才说过,有第三者干扰的存在的可能是比较大的,所以之后,一定要做针对性的打压,当然注意,这个是后端再做。

………文章完………

特别说明:

1、文章为个人当下观点,仅作读者挽回参考,非建议。切莫对号入座!读者应考虑自身个体因素,会员应根据自己导师意见加以考虑。

2、需要挽回服务请联系网站值班导师办理,自愿付费,不强求,不闲聊。

3、个人邮箱Huang@pua.hk,欢迎读者来信,但不会每篇信件都看,信件不回复。有代表意义的观点,问题,有机会会在文章表达分享。

[ 往期推荐 ]

你还在发“高大上”朋友圈挽回吗?

“婚姻失败不是我的错”——自我服务偏差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按住下面二维码3秒关注】

更多挽回文章分享,点击“添加微信”到官网浏览。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