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网络情人节文章源自懂爱网-https://www.pua.mobi/235015.html
2020.5.20
01
万年一遇的2020520终于来了,不少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又爱又恨:
零点准时的朋友圈、节日限定高端礼盒、藏在巧克力里的惊喜……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营造各种花式浪漫,成了考验脑力和体力的艰巨任务。
人们用尽心思制造着各种“套路”,结果却往往不那么尽如人意。




0
02
你可能想象不到,有多少情人节的浪漫,最后演变成啼笑皆非的“翻车”现场。
你身边一定有情侣踩过这样的坑:
为了发一条体面而真心的朋友圈,特地去“网红”餐厅打卡。
提前几天预订,开车上百公里,等位几个小时。
耗时耗力耗钱,还不好吃。
甚至还有就餐限时,菜未上齐便遭劝退。
朋友圈的照片看起来光鲜亮丽,但餐桌旁的情侣已经疲惫不堪。


之前看一档相亲节目。
里面一位女士,喜欢和男友过各种节日、纪念日。
第一次见面的日子要纪念、第一次接吻的日子要纪念、每个月的14号都是情人节,就连日常的每个周末,也要想个理由纪念一下……
这样频繁的“仪式感”,让另一半苦不堪言。
五花八门的纪念日,变成了需要按时完成的任务、变成了情感的绑架。
表面上繁杂斑斓,却早已忘了共度节日的初心。
爱是爱了,累也是真的累。




我们好像渐渐陷入了一个“怪圈”。
明明是真心,但必须要加点套路,赶上潮流,在给出爱意时才足够自信。
表达爱的方式,在五花八门的浮夸之后,本质是同样的单一和套路化。
层层包装后的用心,最后可能只剩下尴尬和疲惫。
跟风学习别人的套路,只会让仪式感沦为“形式感”。
03
别给生活穿上太多“外套”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在于形式多么花哨,而在于懂得互相体谅、真诚自然。
套路越多,技巧越复杂,我们离简单的初心就越远。
这样的现象,其实也不止出现在恋爱中。
我们自诩深谙各种社交规则,擅长给生活“锦上添花”,却忘记了:
任何关系和情感的美妙,都在于其简单而舒服的状态。
忘了最朴素的生活中,也有值得珍惜的美好。
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我们给妈妈买最昂贵的护肤品,用她们的照片发最深情的朋友圈。
以为这就是证明爱的方式。
但也许妈妈最想要最需要的,是回家的时间再多一点,打电话的时候再耐心一点。

所谓仪式感,是把那些小事做好
仪式感从来不是付出多少金钱,而是我们的态度,是相爱的两个人彼此珍视和尊重。
正如村上春树说过:
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早上起来,穿戴整齐是仪式。开始吃饭前,将碗筷饭菜摆好,是仪式。仪式会将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会让我们对在意的事情心怀敬畏,会让我们对生活更加铭记和珍惜!
在众多留言中,许多人都和我们分享了类似的故事。
@东施效颦吃猪肉说
每天早上看到的第一个人是他 ,每天晚上看到最后一个人是他,全世界都是他。
@阿莫西林林说:
恋爱5周年那天,男朋友特别用心做了一个纪念相册,从相识到相知,从初次约会到携手旅游,这种小感动还有很多,但大都和金钱无关。对了,我们准备下个月结婚了。
@迷因说
我和老公结婚马上十周年了,从恋爱时就每天早晚互道早晚安,早晨醒来就是互吻彼此起床,晚上下班回家,打开门,就可以听到对方:亲爱的,你回来了,抱抱。这样持续10年了,希望我们一直这样下去。

这个时代,爱情很多,但仪式感却很匮乏。
木心的那首《从前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所以,要想把感情经营好,就不要把“仪式感”变成“形式感”。
最好的爱情,藏在懂得经营的生活中,而懂得经营,就是给生活一些精致的仪式感。
- THE END -
无论是经营爱情,还是经营婚姻,
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经营,
可以添加专业情感导师微信:
ABM5665
让专业导师来帮你。
扫描二维码
添加导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