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西游记》,最喜欢孙悟空,孙悟空降妖除魔,七十二变,腾云驾雾,嫉恶如仇,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听得一声“妖怪”便暴跳如雷,挥手就是一棒,真格是痛快淋漓!第二喜欢那个忠厚实在的沙僧,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不表态,不惹事,像极了我从小养我长大的外婆。最讨厌的是猪八戒,好吃懒做,欺上瞒下,贪恋美色,围着领导转转,唯领导是从。而那个作为《西游记》中的核心人物——唐三藏,一直被我遗忘,认为他遇到妖魔鬼怪时人妖部分,不管身处何种境地,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实在感觉不到他存在的意义。文章源自懂爱网-https://www.pua.mobi/266505.html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回味《西游记》的故事里的人物,看法有了不同:悟空是有一身本事,能打能拼,不过,经常意气行事,去“取经”也不是他想要去的,仅仅是被要求这么做,而且不是被“紧箍咒”套着,估计跑回花果山好多会回了。再说沙僧,任劳任怨,没有思想,人云亦云,不懂沟通,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注定是天天挑着“担子”没人重视的命。而那个从前顶顶讨厌的猪八戒,再来看他时,也不那么生厌了,生活中缺不了这类调节氛围的人,他整天嘻嘻哈哈,插科打诨,自黑自嘲,其实也挺好。而一直被我认为是最无趣、无能、固执的唐三藏,在我的心目中彻底发生了转变。
唐三藏最大的优点是目标清晰。他年级轻轻,就立下宏愿,要去西天取经,拯救芸芸众生。每到一个地方,或与人介绍自己,总是三句话“贫僧唐三藏,自东土大唐而来,到西天取而去。”用哲学的观点看,就是很清楚地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去干什么”。目标是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指南。有句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当我们没有清晰的目标,就如同一只蒙着眼睛拉磨的驴,一辈子围着一磨盘打转转,转了一辈子,还是“从起点又回到终点。”反问自己,可曾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指引着自己为之努力?
唐三藏的优点还在于对目标的执着。去取经的路上,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妖魔鬼怪,孙悟空跑回花果山数次,猪八戒张口闭口就是回高老庄,沙僧也要回流沙河。而唐三藏,默默地坚持自己的目标,哪怕一个人,也要去西天取经。执着和坚持,是实现西天取经这个目标的保障。换成其他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取经都可能会半道流产。
唐三藏的包容也是这个团队得以实现目标的保证。悟空嫉恶如仇,挥棒就打的个性,打的各路神仙人人让他三分,见面笑脸相迎,还尊称他为“大圣”,在人面前自称“俺老孙”、“孙爷爷”,一副唯我独尊、不可一世的样子。这种表面上的赢得的尊敬,很容易遭到背后的攻击和打击。如果上升到人格层面,是孙悟空人格不成熟的表现,缺乏自我价值感,需要外在的认可,才有价值感。唐三藏的包容,让不同性格的三个徒弟,和睦相处,各尽其能。没有一颗包容的心,平和的心,肯定是做不到的。试想,哪项工作不需要合作?哪个人能独立于社会关系而存在?所以,有颗包容的心,能看人优点、用人长处,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是人格成熟的标志。
年少时以为有激情,有闯劲,肯吃苦,就能赢得人生的精彩。殊不知,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难,需要的不仅仅是悟空的降妖除魔的本领,还要有沙僧吃苦耐劳的精神,多少学点猪八戒的人情练达,更重要的是,要有唐三藏对目标清晰的认识、执着的行动和包容的心态。读懂这些,已是不喜不悲,坐看花开花落的中年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