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婚外情被捉(婚外情被人敲诈)

挽留婚姻评论96

这是一个由婚外情引发离奇故事。一位名声显赫的女老板,与一个外来的业务员产生了浪漫的婚外情。为了“留住美好的瞬间”,他们每次相见后,都要将自己与情人在一起时的细节、谈话以及心里的感受一一详细地记载在一个专门的日记本上。每当闲暇和心情不爽时,她就会拿出该日记读一读……

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真实记录着她“绝对隐私”的日记本在她的办公室突然不翼而飞,一场灾难也突然而至……文章源自懂爱网-https://www.pua.mobi/289950.html

渴望爱情,女老板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34岁的林依云,是南京广告界赫赫有名的女“大腕”。几年前,被分配到一家报社广告部的她,以其新奇、前卫的创意和精当的策划在当地广告业脱颖而出。几年下来,她不仅赢得了固定的客户,赢得丰厚的市场回报,而且还赢得了一份真挚的爱情。

1992年,林依云与丈夫喜结连理。婚后丈夫对漂亮而有才气的林依云疼爱有加。尤其是儿子的出世,给恩爱的夫妻俩更添乐趣。

儿子出世不久,她丈夫辞职下海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儿子稍大一点后,要强的林依云既不愿为别人打工,也不乐意给丈夫跑腿。她要自己当老板。

1997年初,她在丈夫的支持下,成立了注册资金为30万元的广告公司,自己担任了总经理。

驾轻就熟的林依云,很快就成为某知名品牌VCD及冰箱在江苏地区的广告总代理。不久,她拥有了自己的轿车,并在南京的黄金地段购买了两套房产。随后,她花18万元将儿子送到北京的一所贵族学校读书。

春风得意的林依云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就是她与丈夫间的激情日趋平淡。有时候累了或有些不顺心的事,她很想找丈夫倾诉,可丈夫也是忙得不亦乐乎根本就不想听。有几次林依云见丈夫回得早,高兴得什么似地对他说这说那,可当她说到兴头上时,丈夫却打起了呼噜。这不免使她产生失落感。

林依云与其他感情丰富的知识女性一样,在打拼事业的同时,对情感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尤其是当她隐约听到有关丈夫“外面红旗飘飘”的小道消息时,她虽然理解丈夫因工作关系难免与异性接触,但听到这种绯闻她不免有些酸楚。

她决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丈夫,也想与丈夫交流交流并认真听听他对那些传闻的解释。然而,这对同样忙得日出而“出”,日落难归的夫妻,很难有闲暇聚在一起。这使林依云在工作之余,常常产生孤独感。她越来越发现自己渴望爱情,渴望慰藉。

徐生,在这个时候走近了林依云。他比她小两岁,也是人夫子父,是广东一贸易公司驻南京的业务代表。徐生第一次见到林依云是在他初来乍到宴请宾朋的一次饭局上。

那天,林依云带着孩子随丈夫一同赴宴。徐生猛一见光鲜照人的林依云,就怦然心动。入席前,递名片的徐生特地索要了林依云的名片,见她竟是那家知名广告公司的老总,吃惊的他戏说林依云的丈夫给他打埋伏。他的称呼立马由“嫂子”改成了“林总”。他说:“林总,今天让您以夫人的身份出席晚宴,实在是委屈了。改日我一定到贵公司登门谢罪!”林依云回了一些客套话,也没把这个初次相逢人的话当真。

席间,林依云发现徐生虽然年龄比自己小,但却特别会关照人。当他从林依云丈夫的谈吐里听到林依云爱吃“醉虾”时,赶紧叫来服务生上一盆鲜活味美的“醉虾”。他还特地一只只地掐好蘸好作料后送到她的面前。这让林依云感到了受人尊重的自豪,更重要的是在她心灵深处涌动起那久违的温情。

这次饭局之后,徐生便成了林依云和她丈夫共同的好朋友。最令她欣赏的是,在商界闯荡多年的徐生竟还保持着书生的“纯真”和仗义。

有两次他代表公司与林依云合作,他竟能够主动站在她的角度为她的利益着想。商场如战场,徐生富有人情味的作派,不能不令林依云感到惊讶和感佩。

2000年1月的一天下午,徐生打电话约林依云当晚共进晚餐。欣然赴约的林依云到达时,发现等在那里的徐生给她准备了一大束鲜花。

林依云的眼眶潮湿了。徐生诧异地问:“我做错了什么?”林依云感叹道:“已经好久没人给我送花了。”

徐生没有想到这么坚强的一个女人,感情竟然如此脆弱。他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问:“你们可是石头城里传为美谈的恩爱夫妻呀。”林依云苦笑地摇了摇头,怅然若失地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见林依云眼圈发红,徐生轻轻地搂住了她的肩在她的耳边轻声说:“别难过,不是还有我吗?只要你不嫌弃,我会好好疼你。”

这顿晚餐,两人一直“吃”到午夜才离开。在林依云的轿车里,徐生趁她挂挡再次握住了她的手,一字一顿地说:“如果爱你是一种错,那么我不想对;如果失去你可以得到全世界,那我宁愿放弃全世界!”渴望爱情的她,头脑里那点已为人妻、人母的矜持在这令她久违而又耳热心动情话的烘烤下,渐渐融化……

事发突然,女老板“绝对隐私”不翼而飞

林依云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家里,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她多次打他的手机,却是:“用户已关机。”

林依云在床上辗转反侧,与徐生在一起的情景像放电影一幕幕地出现在她的眼前。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入眠的林依云,在日记本上写道:“睁开眼睛,一切是你;闭上眼睛,你是一切。告诉我,这对我俩会意味着什么?”

抬头凝思的林依云,看到墙上她与丈夫的结婚照。照片中的她依偎在丈夫的怀里……她心中的五味瓶倒了。一种赎罪心理也随之油然而生。林依云再次拨打丈夫的手机,她想与他好好谈谈。可话筒里依然是“此用户已关机”。她心里不免怨气横生。

她继续在日记本上写下了对这晚所发生的事情的感触。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林依云想想写写,写写想想。她并不完全明白自己的心湖为何因一个“小弟弟”而“吹皱一池春水”,但她却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徐生的影子在自己的心里挥之不去。

第二天上午,林依云将日记本从家中带到了办公室。从那以后,她在办公室里续写着这本日记,记录着情感中的风风雨雨。

这段“迟来的爱”让林依云找回了初恋的感觉,她与徐生频繁约会,不仅在餐厅和办公室;还一起看电影逛公园,每次的约会都让她兴奋不已。为能“详尽记录并永远保留这份美好的感觉”,并便于随时“回味”,她在每次约会之后,都要把他们在一起时说的情话、以及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都真实地记在那本日记上。

转眼间,林依云和徐生已经“相爱”一年了,林依云的日记已是厚厚的一本。遇到不开心的事时,林依云便会关起门,把那本日记拿出来读一读。有时在与徐生约会之前,林依云也要把日记拿出来看看。她希望能变换方式并“让生命多几种颜色”。

2001年1月的一天晚上,林依云和徐生在公园约会。徐生说,过几天他要回广东过春节。分手时两人约定,春节期间他们每天至少通一次电话。

第二天上午,林依云早早地来到公司,将昨晚约会时的感想往日记本上写。她将这些日子和徐生度过的“美好时光”的感受和即将来临的“小别”的惆怅都写在了日记上。

正在这时,桌上的电话铃响了起来。一位客户在电话里十万火急地告诉她,有要事必须马上与她面谈,并告诉了她见面的地点。林依云一听,脑袋里想着的全是那位客户的事。她随手将日记本塞进文件夹后便匆匆地出了门。

下午回到办公室的林依云,第一件事就是去文件夹中找日记本。文件夹中没有,她又在抽屉里找,依然没有。心急火燎的她翻箱倒柜地找了起来,可就是怎么也找不到那个记录着她“绝对隐私”的日记本。

失魂落魄,追踪日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林依云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引起公司员工们的注意。纷纷地问她:“丢了什么宝贝,是否需要帮忙”

林依云很是纳闷,日记本没长手脚,总不会自己走出办公室吧?外面的客户不能随便进自己的办公室,会丢失到哪里去呢?

林依云将手下的四个女业务员一一叫到自己的办公室,

宣称自己丢了一个重要的笔记本,问谁看到过或看到谁拿过。她们中只有范琼英说,她好像在那排文件夹中看到过一个笔记本。

林依云一听这话,立马冲向那排文件夹。然而令她大失所望的是,那根本不是她要找的那个日记本。

林依云判断,日记本一定是公司的人窃取了。但究竟是谁,拿在手上有什么意图?

一向性情温和大度的林依云,一下子变得暴躁、敏感和多疑。林依云想来想去怕是徐生跟她开玩笑拿走了日记本。想到这层,她拨通了广东的徐生的手机,劈头就问他看到她的日记本没有。

当徐生得知林依云背着他在记那样的日记,而且又把日记本弄丢了时,他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

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年初五的徐生,匆匆地赶回南京。见到林依云后,徐生再也没了往日的温情,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我真是搞不懂,你一个30多岁的人,竟然会这么弱智!”

又气又急的林依云当时忍不住哭了。徐生见状竟大声地斥责道:“你现在还有心思哭?”当晚,他俩一起把公司几间办公室物品翻了个底朝天。尽管林依云盼望徐生的早日到来,然而徐生的到来不仅没有让心力交瘁的她得到些许的宽慰,反而让她进入一种惊弓之鸟的状态,更谈不上涌起往日的激情。

此后的几天,两人为“避风头”,约会的次数明显地减少。偶尔在一起时,又被推排不开的日记本失踪话题搅得兴味索然,往日的缠绵缱绻已不复存在。林依云明显地憔悴了。

自觉理亏的林依云在家的时间明显地增多,对丈夫格外地体贴关照。一连几天,她竟给丈夫买了好几套名牌服装。不明就里的丈夫为此开玩笑,说她一夜之间速成了贤妻良母。

林依云有次想试探着与丈夫谈谈自己和徐生的事以及“日记事件”,看到忙了一天的他疲惫不堪的样子,她欲言又止。她难以说出口的原因,一是不忍心影响他的休息,另一方面是她心里对丈夫没有底。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与她在一个圈子的丈夫听到了关于林依云与徐生的一些绯闻。

2001年2月下旬的一天,林依云的丈夫心平气和地与妻子提起了她与徐生的传闻。理亏的林依云流着眼泪向丈夫写下保证书,称自己“和徐生之间进行的只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并保证今后“绝不再做有损家庭稳定的事”。

正当她为自己“巧妙搞掂”丈夫窃喜时,没有想到半年后一封让她心惊肉跳的信摆在了她的桌上。

7月29日上午上班,林依云随手拆开放在办公桌上的一封信,刚看了一行,她的心一下子就跳到了嗓子眼。这是一封电脑打印的敲诈信:

“林夫人:兄弟们最近手头很紧,想向你借点钱花,希望你好好配合。到时我们会把你‘隐私’的原件奉还给你,否则,和你有关系的人都会看到这些东西,到时你就知道身败名裂的滋味了。

“8月2日前,请你将6万元钱打到卡号为……的银行卡上。钱一分不能少,时间不允许拖,否则你就等死吧!哈哈!”

随信还附了3张林依云2000年10月12日日记的复印件,内容是林依云为徐生过生日时的一些心理活动。林依云的脑袋里顿时有无数的炸弹在爆炸。她时时担忧、天天恐惧的事终于向她逼来了。

天机泄露,敲诈未成女老板噩梦醒来泪沾襟

林依云面对这封简短的信,竟一下子六神无主。这明摆着是敲诈。如果不按它说的办,对方将那本“绝对隐私”向自己的丈夫或亲朋好友公布,自己的脸面往哪儿搁?自己的家怎么保得住?自己又怎么在台面上混?如果按它的要求给了钱,对方将她的“绝对隐私”当成“摇钱树”进行敲诈怎么办?

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的林依云,眼看着对方规定的日子已经逼近,她向几个知心朋友讲出了“绝对隐私”,并征询应对敲诈的良策。在朋友们意见不尽一致的情况下,林依云最终决定报案。

警方根据林依云报告的情况,认为有很大可能是公司内部人作案。面对警方的询问,林依云怎么也说不出公司里谁的嫌疑最大。在银行的积极配合下,警方很快查出了这个“银行卡”是在新街口一招商银行办理,卡主名叫郑兰华。

为了尽量缩小侦查范围,警方调阅了银行相关的录像资料并请林依云参与查看。林依云看着看着,突然有两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倒吸了一口凉气的她突然站起:“是她俩?”

林依云发现的那两个女孩,是她公司的业务员范琼英和夏明珠。次日下午,她俩接受调查时,详细交待了获得林依云“绝对隐私”日记的经过及其作案的动机。

25岁的夏明珠,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小她两岁的范琼英与她是同乡。她俩先后毕业于农业大学和某大学法学院,并应聘林依云的公司担任广告业务员,她俩的关系一直不错。

案发前,两人得知林依云年初答应为她们办保险的事一直没兑现,心中怨气顿生。在林依云丢失“绝对隐私”的那天上午,范琼英到林依云的办公室找老总汇报工作时,发现林依云的日记本,她好奇地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是林依云自己记下的“出轨实录”。

心情有几分激动几分恐慌的范琼英,没有多加思索便将这本“绝对隐私”带到了宿舍。她俩一有空就将日记拿出来边读边笑边评论,动情之处便大骂林依云道貌岸然。尤其是当她们发现林依云因为丢了日记而变得终日魂不守舍后,她们明白这本日记对林老板意味着什么。正因为如此,她们在林依云多次询问的情况下未露半点口风。

范琼英和夏明珠因为保险的事没落实,2001年7月的下旬开始找单位准备跳槽。与此同时,她俩决定在离开公司前,一定要利用“绝对隐私”“给老板一点颜色看看”。

7月26日,她俩先打印了那封敲诈信,并从日记本中复印了最精彩最煽情的三页与信一起寄给林依云。她俩万万没有想到,她们去银行办理“银行卡”的全过程竟被银行的监控录了进去。敲诈老板、梦想一夜成“富婆”的两个大学毕业生,直到她们被警方戴上手铐时,才如梦初醒痛哭流涕。

这起事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范琼英曾就读的法学院老师痛心疾首地说:一个法学院毕业的白领丽人,竟然如此地敲诈他人巨额钱财,这既是她本人的悲哀,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耻辱。范琼英的书算是白读了!

两人均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其中一人还是学法律专业的,使用如此幼稚可笑的方法进行敲诈,真让人为她们的高智商、低德行而感到不安。

这起案件反映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是婚外情。它是社会产生诸多不安定因素的直接原因之一。试想,如果女老板林依云能在发展事业的同时,珍惜自己的感情和家庭,那这起案件就根本不会发生。

那么,如何端正打工心态,正确面对一些社会现象,也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夏明珠、范琼英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事发后林依云的丈夫已正式向她提出离婚,那个让林依云“魂牵梦萦”的情人徐生虽在南京城却很少和她联系了,林依云仿佛一下子坠入了冰窖。

婚外情是颗“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将局中人炸得遍体鳞伤。林依云的“非常经历”,似乎也印证了这句话的深刻。

女子婚外情被捉(婚外情被人敲诈)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