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源自懂爱网-https://www.pua.mobi/32646.html 壹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 发生在我的家乡内蒙古。 当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时, 自述人就坐在我的旁边。 认识他, 是在去呼伦贝尔市的公路上, 那时我正开着车, 在111国道上的无人路段高速行驶, 远远地, 我看见一个男人在公路边不停挥手, 旁边停着一辆纯黑色的越野。 很明显,应该是车子出故障了。 我把车速慢慢降下来, 停到了国道的一边, 摇下车窗和他聊天。 他对我说, 他的车子半路抛锚了, 离最近的维修点还有上百公里, 问我能不能拉着他的车走一程。 他说话的语气很轻, 但一字一句都说得很清楚。 我看了看他的车,奔驰G系, 这车一般不出问题, 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 所以我答应了他, 拉着他跑到了市区的维修点。 下车之后他非常感激我, 邀请我去他家里吃一顿饭。 我当时已经连续开了上千公里, 一路上舟马劳顿, 只想赶快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所以婉言谢绝了他的邀请, 但他很坚持, 让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我就说,那约明天上午吧。 他很高兴, 保存了我的手机号码。 第二天上午, 我如约而至,和他吃了一顿饭。 可能是因为我的职业习惯, 也可能是因为内蒙人喝酒的劲儿, 总之, 我和他聊起了情感方面的话题。 没想到这一聊, 让我听到了他的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感慨, 接下来, 我想把这个故事再讲给你们听。 为何聊天中女生给你的回应总是很冷淡? 因为你总是抓不住女生的兴奋点,添加微信wuyajiushu03,送你一份看完立刻就能用的聊天话术秘籍。
贰 先把背景交代清楚吧: 他不是呼伦贝尔人, 只是在那里买了一套度假的民宿, 每年他都会来这里放松一段时间, 去贝尔湖和草原上走走。 他是回族人, 在呼和浩特市有一个回民区, 他就是在那边一个镇上长大的。 他的父母都是小商人, 但是非常崇拜明朝的郑和, 所以从小就鼓励他努力读书, 要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 他也一直很用功, 高考那年被保送到了内蒙古大学。 好,背景交代完了。 现在我们说重点: 他在大学里喜欢上一个女生, 喜欢到什么什么程度呢, 有一个词叫魂牵梦萦, 我觉得用到他身上特别合适。 他说他当时觉得, 这个女生身上有一种特有的美, 和他见过的所有女生都不一样, 这让他非常着迷。 后来他才知道, 这个女生是上海人, 身上有一种牧民不曾见过的精致, 所以他感觉, 这辈子非这个女生不可了。 他于是就去追求这个女生。 女孩和他同系不同班, 该怎么追呢? 他很聪明, 他知道追一个女生不能使蛮力, 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用我的话来说就是, 要先解决吸引力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 汉人追女生喜欢送礼物, 约出去吃饭看电影, 相比之下回族人更重视精神信仰, 喜欢先从精神上下手。 他通过观察发现, 这个女生特别喜欢看张爱玲, 每次去食堂吃饭, 手上都拿着一本《半生缘》 于是他就找到这本书, 把内容通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他觉得, 张爱玲所描写的人情世故, 以及在三十年代那个物欲横流的上海, 男女主之间悲惨的爱情故事, 证明了这个女生, 也非常重视爱情和精神。 所以他用几个夜晚的时间, 写了一篇关于《半生缘》的书评, 或者叫读后感吧, 塞进了女生的课桌里面。 但是他没敢署真名, 所以把自己称为“你的朋友”, 并给了一个回信地址, 希望女生能写一份回信寄过来。 几天之后, 他真的收到了女生的回信, 女生在信里说, 张爱玲的那本书她还没有看完, 因为她预感到, 男女主的结局可能是个悲剧。 女生最后说, 希望他不要再寄信过来, 有事请当面和她直接沟通。 收到回信后,他既兴奋又紧张, 女生邀请她见面,说明对他有好感, 但是他又不确定, 女生会不会喜欢真实的自己。 一番心理挣扎之后, 他又写了一封信寄给女生, 邀请女生在学校的图书馆见面。 见面那天, 他很早就去图书馆等, 在约定好的时间, 女生果真来赴约了, 手上依然拿着那本《半生缘》 有点接头暗号的意思。 他主动和女生打招呼, 女生含蓄地笑了笑,就坐了下来。 两个人就各自喜欢看的书, 郑重地交换了半个小时的意见。 第一次的约会不尽人意, 但是对他来说, 已经是两个人关系的重大突破了。 女生对他的态度很友好, 让他觉得自己可以进一步追求。 他于是经常约这个女生去看书, 女孩也都欣然赴约, 两个人的关系渐渐变得暧昧。 第一次放长假的时候, 女孩主动叫上他出去逛街, 他第一次请女孩吃饭, 也是第一次为女孩买礼物。 对于回族男孩来说, 一个女孩接受了男孩的礼物, 就等于是间接表明了心意。 所以他看准时机表白了。 没想到女生却说, 自己暂时不想谈恋爱, 希望继续维持这样的关系。 他觉得, 女孩并没有拒绝自己, 只是还想继续了解一段时间。 所以他一点不泄气, 反而对这个女生更体贴照顾, 自己省吃俭用, 也要给女生买她需要的东西。 他觉得, 对喜欢的女生本就该如此。 在一次交谈中, 他和女生聊起了自己的童年, 以及父母对他的影响, 说他毕业后, 想留在内蒙发展, 还说希望女生也能留下来。 但女孩却斩钉截铁地说, 她毕业之后肯定要回上海。 他当时认为, 是因为女孩畏惧回族的风俗, 所以不想留在内蒙, 不想和一个回族男孩谈恋爱。 所以他做了一件至今想起来, 仍觉得很后悔的事。 你知道回族人, 即便是没有信仰,也不会吃猪肉, 这是一种很神圣的文化。 但是为了赢得这个女孩的信任, 在某一次他请客吃饭的时候, 他对女孩说, 我可以为你改变自己, 去适应汉族的饮食文化。 然后他忍着强烈的不适感, 夹起一块猪肉吃了下去。 女孩表达了非常惊讶的心情, 但是对两个人的关系, 仍旧没有任何的表示。 那一天, 他心中充满了负罪感, 这种感觉汉人很难理解, 类似的心情大概就像, 汉人吃了陪伴自己十几年的宠物一样吧。 总之,那是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 他最痛苦的是, 即便他都已经做到这个份上了, 女生依然不接受他成为恋人。 此时, 他已经和女生做了两年的朋友, 为女生准备了两次生日, 送了很多的礼物, 花掉了很多的时间, 而女生却还不接受他, 这些其实他都不觉得有什么。 当时当他破坏了自己民族的神圣习惯, 去适应女生的文化时, 女生竟然只是那样的表示, 这让他非常难以接受。 他忍不住了, 在饭桌上他质问女生为什么? 女生在和相处两年之后, 说出了一句他完全意想不到的话, 这句话在我看来, 证明了女孩两年以来, 完全是以绿茶婊的手段, 在骗取他的投资。 他也一直把这句话记了很多年。 女孩这样对他说: 你的家境和我家相比, 差得实在太远, 我爸妈是不可能同意的, 我也不可能和你在一起。 他说,这一句话, 让他感到无比的震撼。 他一直认为, 女孩是一个非常重视爱情的人, 他还记得, 在他第一次见到女孩时, 女孩的手上拿着张爱玲的《半生缘》 而那本书, 就是在批判旧上海的门当户对。 这一幕有多讽刺, 各位观者可以换位思考一下。 真心付出了两年, 最后得到女孩这样一句话。 他摇了摇头, 对这个女生彻底的失望了。 我觉得他难得就难得在, 他是一个特别有志气的人, 他真的就没有再去找过这个女生。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 他一直把自己浸泡在学习当中, 毕业之后,他听从父母的意见, 离开内蒙去了北京。 叁 肆
他说到这儿的时候,
女生已经红了眼睛,
他非常绅士地递上了纸巾,
随后买单,
驾驶着奔驰的G500,
毫无留恋地离开了他的旧日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