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上方蓝字关注并置顶「挽回爱情婚姻」
我在这里等你文章源自懂爱网-https://www.pua.mobi/212370.html
挽回前任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就是前任对你的态度让你感觉“忽冷忽热”。
有时候你感觉彼此的互动非常顺畅,顺畅到你甚至觉得下一秒,对方就会主动提出复合。
有时候呢?
又觉得对方非常冷淡,冷淡到甚至比刚分手那会还要夸张。
有没有这样的情形?
我相信这不会是特例。我在跟案子的时候,这种情形的反馈也是比较常见的。
当挽回者在挽回自己爱情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形,不禁会引发很多的联想。
比如:
是不是我上次的互动没有做好?
是不是有第三者出现了?
是不是约会的时候,我太抠门了?
等等……
这些联想呢,往往非常发散,没有一个主线逻辑,从而也让挽回者无所适从。
大家好,我是Huang,喂狗(WeGo)恋爱援救联盟成员之一。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假设在挽回的时候,发现前任“忽冷忽热”,我们应该如何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这个情形进行合理分析,避免发散性的思考对自己心理及执行造成负面影响。
出现这个情形,挽回者应该先思考的是什么?
是不是我上次的互动有没有做好?
并不是。
最建议首先思考的是,挽回者自己的个人主观感受及心态,有没有发生了不恰当的变化。
为什么要先思考这个?
恕我直言,因为这个太常见了!
我举个例子,此前我有一个案子,女挽男,恋爱的案子。
有一天一大早,女孩子过来找我说:老师,您终于上班了!我昨晚一晚没睡。
我问,咋了?
她说,昨晚聊天对方非常冷漠,最后都没有回信息。
我说,是微信聊的是吧?
她说,对。
我说,那你把聊天截图给我看看。
她就截给我。
我一看,我觉得是什么问题?
她自己想太多了……
因为整个话题是完整的,而且在过程中,其实对方也穿插着结束语,比如“我先去睡了”“你也早点睡”等等。
而且最后的时间是十二点多,如果没记错,应该是接近一点钟了。
两个人的关系,是刚刚恢复一个初始互动,此前是拉黑状态的。
对应话题完整性,阶段合理性,这个对话没有问题,甚至是一种可以比较乐观看待的情况。
为什么挽回者不这么觉得?
甚至认为这糟糕透了,一晚上睡不着觉……
其实不是对方怎么样的问题,是挽回者自己个人主观感受及心态,随着挽回推进过程,发生了不恰当的高增长。
说浅白点就是,挽回者随着情况慢慢变好,越来越贪心。
就好比,你租房子住的时候,你觉得我要是能买个小公寓就好了,干干净净的,两个人住在里面,多惬意,多舒服啊。
等有一天,你真的买了一个小公寓,住进去了。
你又开始觉得,这玩意好小啊,住进去心胸都狭窄了,太不舒服了,只够两个人住,爸妈都没办法接过来,小孩子以后住哪?
在以前,需要的,幻想的目标,在达到的时候,此前那些觉得美好的东西,到这里却都成了问题。
原因就是个人主观感受及心态发生了不恰当的高增长。
这种增长未必是坏事,它可以成为你的驱动力。
但问题在于,你得看到它。同时你不能用它作为前提,来评判当前的处境。
类似的情况真的很多很多。
如上图,蓝色代表恋情对应阶段的合理粘度,红色部分代表当事人的一个心理预期,或者说需求。
当你用过高的预期,去评判合理的粘度的时候,你会觉得粘度有问题,空想(甚至是幻想)出一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
但其实呢?
是预期有问题。
思维上你可能是理性的,可在心态上你却是感性,甚至是冒进的。
自然就难以准确客观的,把握好你与女生目前所处的感情阶段以及关系状态。
建立在这个原因,还有一种“变异”的形式。
就是挽回者自己夸大了“什么是热”跟“什么是冷”这个概念。
读书的时候,我跟个同学去参加社团联谊,有个不认识的女同学跟他对视了几眼,他就来问我,这个女生是不是对他有意思……
这就是一种夸大。
你不先看人家,人家咋跟你对视?
个人主观感受及心态发生了不恰当的高增长,也很容易让挽回者去夸大一些“热”跟“冷”的概念。
前任可能约你出来吃个饭。
你理解为,哇靠,他在追求我!
那么过几天,他回微信回的不怎么及时,你会觉得怎么突然这么“冷”啊?这人咋忽冷忽热的?
明明是一些正常得再正常不过的情况,却会过分夸大前任的这些正常反馈,继而心态随之进一步的受到影响。
此类的原因,其实就不是前任忽冷忽热的问题,挽回者要解决的问题是,准确的把握目前所处的,客观的感情阶段和关系状态。
当感觉挽回时前任忽冷忽热,首先就是要排除个人主观感受及心态,是否发生了不恰当的变化。如果考虑之后,发现不是这里面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到,思考真正意义上的忽冷忽热这样情形的阶段。
这种情形我们导师间概括的说法就是“波动问题”。
指在实际客观情况下,挽回者与前任间的互动,对方态度时而良好,时而冷淡。
咱们做挽回,面对一些反馈,做判断的时候,都要学会先从“自己”开始。
所以在实际客观情况下,存在忽冷忽热的状况,依旧是先思考自己是不是有做的好与不好的区别,而恰恰对应了对方的“热”与“冷”?
在互动的过程中,挽回者说的话、做的事、自身的状态、对待前任的态度等等,都会直接带给对方心理感受及情绪反应。
那自然的,对方也会不自觉的根据对挽回者的感觉、感受来对挽回者进行反馈。
这是很正常的。
做的好,带给对方好的感受,导致对方对你反馈良好,热。
做的不好,带给对方不好的感受,导致对方对你的反馈变差,冷。
比如,第一次约会,你精心打扮,各种安排,做的非常好,对方在你的氛围下,就对你做出了比较热络的回应,相谈甚欢。
而到了第二次约会,你有所懈怠,也没计划过什么,甚至迟到了,让对方在那里傻坐了一个小时。那对方给你摆点脸色,再正常不过。
这个时候挽回者回到家里总结,可能就只看到了,上次对方热络,这次冷冰冰。
却没有去想,仿佛自己这次做的明显也比上次糟糕的多。
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有些挽回者,像我协助一些案子的时候,前期可能在做一些线上的聊天,慢慢的聊的很好了,开始恢复线下的一些交往,这个时候挽回者就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线下见面的时候,相比网络上聊天,气氛非常不好。
其实是什么呢?
就是因为线上你通过逐步的锻炼,已经有了“表现好”的能力,可以争取到对方的好的反馈。而开始转移到线下,你的技能还未得到一个锻炼,显然不具备线上同程度的表现能力,就没有争取到对方的好的反馈。
对方线上热,线下冷,其实就是对你表现上的呼应。
要判别这种情况,很简单,就是留意并给自己的表现做评估,观察是否能够对应到忽冷忽热的时间节点。
确认到是这种问题存在,解决的方案,就是从稳定自己的表现输出来着手。
这也是为什么喂狗恋爱的导师,经常也会提醒挽回者,你的挽回动作一定要比较平稳,不能说某次动作非常用心,超出预期地去执行,而其他时候又很随意。
因为挽回你要作为一个整体感觉去看待,否则像刚才这样,你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反差感,而这种反差感非常容易形成状况的波动。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的是,你近来的动作(尤其是对方比较冷的阶段),是否过度暴露需求导致的情绪化?
急于与前任复合是所有挽回者的正常心态,但是如果这种急切完全表露出来,就会无形中给前任施加一种压力。
不少挽回者,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跟前任聊聊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进行沟通与交流。
是不是?
压根就不是,其实是他在向前任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要求。
这个现象,在关系转好的节点,很常见。
比如刚才的例子,从线上开始转移到线下交往,这个就是一个节点。
要记得,在你挽回过程中,对方不是你的谁,你们之间啥P的关系都没有,你一到节点,你就试图聊彼此之间关系,来扭转前任对自己的反馈。
往往就是一个对方从热变冷的反馈。
是略显幼稚的。
甚至我见过有人,跟前任约会吃饭嘛,整个吃饭的过程非常好,但是吃完回家,这货给前任发信息时,没有得到及时回复。
哇,不得了了!
情绪失控,开始信息轰炸前任,需求感和求复合的目的性暴露无遗。
结果是啥呢?
从那后没办法联系了半年时间。
不是断联哦,是压根这边想联系就联系不上了。
当时做的非常费劲,后面一直是利用共同朋友去处理试图复联,这个过程走走停停,用了半年时间才恢复了联系。
所以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动作,千万不要过度暴露需求导致情绪化出现。
这种行为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前任开始“冷”起来,因为前任会感到你在压缩观察时间,你在施压,你在发泄情绪,出于本能前任就会想要逃避你。
相反的,你还要看看,你的挽回动作,有没有试图建立情绪共振。
有些情况是这样的。
两个人网上聊天,可能聊的有说有笑,挺好。
然后你结束对话半个小时,打电话给对方,想约对方出来。
发现对方对话里很冷,然后你又开始说说说,行,又热络了些了,也同意出来见面。
见面的时候呢?
也是一样,刚开始有点冷,慢慢的有说有笑,你又感觉挺好的。
可到了见面结束,送她回去,你发现对方又开始冷回去了……
是不是挺神奇的这情况?
这种情况是一种即时性的热,片段性的冷,每次热络的场景是没有延续性的,仿佛每次的热都是得“重启”的。
就跟烧开水似得,刚开始是冷水,然后你要煮水的时候,开始慢慢加温,你不加温了,就慢慢冷却,你再想喝热水,就重头烧一遍……
这种情况要怎么考虑?
要考虑你是否有建立情绪共振。
它的问题往往在于,你说的话,做的事太过于“干巴巴”,发挥得再好,你只能支撑某个场景的热络,但是没有延续性。
要怎么办呢?
有这样的现象,要减少聊天频次,给对方留出想你的空间。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挽回者空间压的太紧,主动性太强,且碎片化。
在建立对话交流的时候,多抛出开放式的互动话题,吸引对方打开话匣子。
话术思路一定要改变,要围绕互动性去开展,如果你一直是陈述性的,费尽心思噼里啪啦在那里逗对方笑,延续性是很低的。
你要让对方觉得与你聊天愉快又解压,每次聊天主动结束对话,给前任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里面也可以多做一些分享式的互动,比如一些热点事件之类的,拓展话题。
好,那思考完这个,这个也不是问题了,接下来思考什么?
会不会觉得很累?
没办法,这已经是非常简化的解决方案了,我们导师平常做案子的时候,比这个更繁琐。
接下来思考,自己这期间是否有些放飞自我?
啥意思。
挽回者随着推进的愈加顺利,可能会一时忘乎所以,又暴露出从前的缺点。
这很要命。
假设前任如果被你再次吸引,会怎样?
其实他的期待值会比之前更高。
会抱着你们曾经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愿望,所以前任会更加关注挽回者的改变。
一旦你过程中出现“旧病复发”的苗头。
对方是会更加介怀的。
当发现前任对你的热度下降时,就需要警觉,反思自己的哪些行为映照出过去的问题,使前任觉得你的改变不过是一种伪装。
以上这些就是实际客观情况下,挽回过程中发现前任忽冷忽热,应该首先“自我反省”的点。
“自我反省”完了,不管在这里面你有没有找到问题,还是会建议,你也要观察下对方。
观察什么?
要看看前任自身的情绪是不是本就具有波动性、多变性和不稳定性?
成年人成熟的表现之一便是具备稳定的情绪控制能力。
遗憾的是,不论男女,有些人的情绪总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继而产生剧烈的波动和变化。
有些人在面临比较大的压力的时候,连对父母都容易产生剧烈的情绪变化,更别说是你这个正在尝试挽回她的人了。
如果前任是个容易情绪化的人,或者目前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这些客观的情况你要知道,并对此有所理解和认识。
同时不要因为其自身的情绪化影响到你做正确的事情。
最后,还有一个现象。
如果对方的这种忽冷忽热是这样子的:当你表示愿意和他好好过时,他好像显得很不情愿。而你渐渐放下他,开始新生活了,他却又表现出留恋,温柔体贴起来。
是这种形式的忽冷忽热,且总是这样反反复复。
你要赶紧思考,对方是不是橡皮筋啊?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里面原理很像。
一根橡皮筋,你把它拉直,然后松开,会咋样?
拉到极限的时候,就会体会到它有一种极度往回的力量,而一旦松开,它就会往相反的方向弹回。
很像吧?
爱有两种力量,一种力量是离心力,一种力量是向心力。
离心力就是想要拥有自己的世界的愿望,也就是想拥有自己的时空,不想被人侵犯。
向心力就是一个人想要和其他人融合的愿望,想要在一起,而不想体会到自己的孤独。
人都是在两者之间反复的拉扯,最终在某个点形成了平衡。
有些人比较偏向离心力,不太有人缘,不太能合群,和人的距离相对远一些。
有些人比较偏向向心力,不能离开人,一直寻求和人在一起。
但大部分人呢?
是混合动力……
又需要个人空间,又需要和人融合。但往往又不太会调和矛盾。
挽回者要做的是什么?
要让橡皮筋松弛下来。
那你就不要成为它的支架。
每个人在感情中都会无意中把自己当成某种模型,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上对方的套。
否则死得一定很惨。
挽回者面对此类的忽冷忽热,要稳定,并给与足够的理解,理解他渴望空间,又理解他渴望靠近,又理解他这么折腾很累。
只要做到这点,你会发现对方“折腾”的程度就会降低。
当然,作为情感导师来说,我不建议你无底线的这么去做,不能让对方无限制地下去。
一定要试图建立对方有负责的意识。
这个只能够通过沟通,讨论的方式去解决。
适时适当的去做。
说到这里,我们就已经简单解释了,挽回过程中,如果和前任时而互动得好,时而互动的不太好,这种忽冷忽热的现象,既受到你个人主观感受、心态上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前任自身情绪状态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身实践的具体情况,对于你和前任之间的互动状况的这种变化,有一个清晰而又准确的认识。
………文章完………
特别说明:
1、文章为个人当下观点,仅作读者挽回参考,非建议。切莫对号入座!读者应考虑自身个体因素,会员应根据自己导师意见加以考虑。
2、需要挽回服务请添加微信公众号:puahk8,进入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下角加入VIP,自愿付费,不强求,不闲聊。
3、个人邮箱Huang@pua.hk,欢迎读者来信,但不会每篇信件都看,信件不回复。有代表意义的观点,问题,有机会会在文章表达分享。